
9月2-4日,2025中國國際紡織紗線(秋冬)展覽會(簡稱:2025Yarn Expo秋冬紗線展)吸引了全球紡織人的目光。展會現場首次設立的生物基纖維專區匯聚生物基PTT、聚乳酸纖維、海藻纖維、萊賽爾纖維長絲等創新成果,展現了紡織材料綠色升級趨勢;展會同期發布的《聚乳酸纖維應用指導手冊》則從技術規范、應用場景、解決方案等維度,為產業鏈高質量發展提供參考。
如果說生物基纖維專區展示了綠色材料“是什么”,那么《聚乳酸纖維應用指導手冊》則解釋了聚乳酸纖維“怎么用”,這種創新展示與實用指南雙輪驅動的模式,猶如為生物基纖維的規模化應用裝上了強勁引擎。這一創新組合得到了豐原生物、惠通生物、易生新材料等生物基領軍企業,以及棉紡巨頭安徽華茂的積極響應與支持,為行業提供了從材料創新到應用落地的全鏈路解決方案。
您是否曾暢想,那些源于大自然的玉米、薯類、秸稈、海藻等饋贈,竟能搖身一變,成為我們身上所穿的精美衣衫?走進生物基纖維專區,如同步入了一個科技、時尚、綠色、健康完美交織的奇幻世界。
生物基PTT纖維以其獨特的性能優勢,在展區內吸引了眾多目光,展現出在功能性紡織品領域的巨大潛力;聚乳酸纖維,作為生物基纖維的璀璨明星,憑借源于可再生植物資源、可工業堆肥降解的卓越環保屬性,吸引著人們對可持續時尚的更多遐想;海藻纖維則帶著海洋的神秘氣息,展示著其在抗菌、阻燃等領域的獨特應用;萊賽爾纖維長絲以其柔滑質感和天然特性,彰顯著綠色材料在提升穿著體驗方面的無限可能。

聚乳酸纖維作為生物基纖維的重要品類,也在本次專區重點展示了其集成創新成果。安徽豐原生物展示了聚乳酸短纖維、聚乳酸長絲、終端服飾和床品等全產業鏈產品,以及其萬噸級聚乳酸纖維(本色及原液著色短纖維、長絲、絲束產品)與紗線制品生產示范線;惠通生物則重點展示了高耐候纖維級聚乳酸切片及其下游產品,解決了聚乳酸纖維耐候性不足和難染深色兩大痛點;易生新材料帶來了聚乳酸與粘膠纖維、棉、麻、羊毛、竹漿粘膠纖維等的混紡產品。

生物基纖維專區作為2025Yarn Expo秋冬紗線展的核心亮點之一,首次以集聚形式全方位展示了生物基纖維的創新成果與應用潛力。安徽豐原生物纖維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范亞慶指出,專區的設立實現了聚乳酸產業鏈創新成果的集中呈現,有效提升了生物基纖維的整體形象認知,對企業產品推廣與行業發展具有重要推動作用。易生新材料(蘇州)有限公司董事長楊義滸強調,以往生物基企業分散參展難以形成合力,而專區的設立不僅是生物基領域的創新實踐,更展現了行業攜手共進的發展新態勢。

從研發到應用,從實驗室到貨架,一種新材料若要真正實現廣泛應用,僅僅具備優秀的性能是遠遠不夠的。《聚乳酸纖維應用指導手冊》的適時發布,恰到好處地解決了聚乳酸纖維在實際應用過程中的難點、堵點,幫助產業鏈各環節打破信息壁壘、共享應用技術、搭建協作橋梁。

中國化學纖維工業協會生物基化學纖維及原料分會秘書長王永生(《聚乳酸纖維應用指導手冊》副主編)表示,該手冊不僅系統介紹了聚乳酸纖維的基本特性、適用場景與局限性, 為產業鏈各環節提供清晰認知基礎,還公開梳理、整合從原料、制備方法、織造、非織造到染整等關鍵加工環節的成熟工藝路線、技術要點、質量控制標準及常見問題解決方案,力求減少重復摸索,更明確了上下游環節間的技術銜接點與協同要求,將進一步促進產業鏈高效聯動,破解了從創新材料到實際產品落地轉化的關鍵難題。

聚乳酸材料已經推出很多年,然而行業對聚乳酸的認知仍然不足,許多企業面臨信息不對稱的困境,不了解材料特性邊界、缺乏成熟工藝參數、難以預判加工過程中的關鍵控制點等,這使企業在嘗試應用時,需要投入大量資源從頭摸索,重復試錯,這導致許多企業萌生退意。“我們公司這次參與了聚乳酸纖維、紡紗制備和織造等各環節的梳理編撰,真心希望手冊的發布能夠把產業鏈上下游成功的經驗分享給行業同仁,幫助新進入這個行業的人員少走彎路,共同降低聚乳酸纖維的應用門檻。”安徽華茂集團有限公司旗下安徽新元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徐小光作為該手冊編委會成員,有著深刻感觸。
“同行之間不止有競爭更有合作共贏,我們公司的理念是‘開放式創新、差異化定位’,這次主要參與編撰了聚乳酸短纖維的制備、非織造技術和回收利用等章節,希望以開放的心態把扎根聚乳酸行業二十余年的經驗積累和成長心得分享給業界同仁,共同推動聚乳酸行業的快速發展。”在楊義滸看來,做聚乳酸新材料的企業都不容易,都是在摸索中前行,只有抱團前行,通過技術開發與市場開拓兩條腿走路,才能共同“做大蛋糕”,實現一榮俱榮的良好生態。
據了解,在應用場景方面,手冊深入挖掘聚乳酸纖維在不同領域的適用性,無論是高端時裝、家居家紡,還是產業用紡織品,都能從中找到聚乳酸纖維的用武之地;而針對應用過程中可能出現的問題,手冊更是貼心地提供了一系列解決方案,從質量控制標準到常見問題應對策略,為企業在應用聚乳酸纖維時保駕護航,加速聚乳酸纖維應用轉化、走向市場。
紡織工業不是孤立環節的簡單疊加,而是一個高度依賴產業鏈上下游緊密協同的復雜生態系統。聚乳酸纖維的成功推廣,關鍵在于打通從原料、制備到終端產品設計、制造乃至回收利用的全產業鏈應用通道。此次生物基纖維專區的設立與《聚乳酸纖維應用指導手冊》的發布,正是產業鏈協同創新的生動實踐。

作為紡織用聚乳酸切片領軍企業,惠通生物專注于生物可降解材料的研發與應用,主要產品為丙交酯、聚乳酸切片,年產能達3.5萬噸;作為聚乳酸領域當之無愧的龍頭企業之一,豐原生物則專注聚乳酸全產業鏈技術革新,涵蓋了原料的提取、產品的生產,還包括了后續的深加工和應用開發,旨在為客戶提供一站式的生物材料解決方案;易生新材料憑借聚乳酸在3D打印方面積累的深厚經驗,成功拓展聚乳酸在紡織、醫美、包裝等領域的廣泛應用;作為棉紡行業龍頭,安徽華茂2023年跨界生物基聚乳酸新材料領域,取得顯著發展成效,前瞻性規劃了年產10萬噸聚乳酸纖維的生產線,并打通了從纖維、紡紗、織造各環節鏈條……當這些企業共享經驗成果、共克技術難題,形成各環節優勢互補,聚乳酸行業將迎來高質量發展的春天。
專區的設立不僅是創新成果的集中展示,更是對未來可持續時尚的生動描繪,以直觀的方式向參觀者呈現了綠色材料的無限魅力,激發著行業對綠色轉型的更多探索欲望。《聚乳酸纖維應用指導手冊》更是凝聚了中國化學纖維工業協會、聚乳酸行業領軍企業和權威高等院校及研究機構的技術理論和實踐經驗。這種產學研用相輔相成的協同創新,打破了企業間信息不對稱的壁壘,促進了資源共享與優勢互補,為聚乳酸纖維乃至整個生物基纖維產業的發展注入了強大動力。

眾人拾柴火焰高,萬涓細流終成河。揚州惠通生物新材料有限公司總經理劉雄表示,產業鏈上下游通過協同創新,合力打開聚乳酸下游應用市場,提升市場整體份額,符合全產業鏈企業的共同利益;范亞慶表示,《聚乳酸纖維應用指導手冊》的發布旨在為紡織行業提供系統、實用的技術參考,吸引更多企業投身聚乳酸纖維產品的開發與推廣,進一步推動整個行業的健康發展。
創新材料與實用指南的雙向奔赴,不僅為生物基纖維的規模化應用奠定了堅實基礎,更為重塑可持續時尚產業鏈提供了全新思路與動能,二者相輔相成,共同構建了從概念到應用、從技術到市場的完整閉環,有望打破生物基新材料從研發到應用的“最后一公里”壁壘。當創新技術與實用知識實現同頻共振,紡織業的綠色轉型不再只是美好愿景,而成為可執行、可復制、可規模化的產業實踐。